轮滑球的球杆

     球杆 ( Stick )
     守门员的球杆和一般球员是不同的,拿法也不一样。
     传统的球杆是木杆,由梣木、枫木或榆木刻成,近来则因材料的进步,而有不同的组合:杆身 ( 铝 / 木 / 碳纤维 / 纤维强化复合树脂 ) + 杆面 ( 木 / 玻璃纤维 /强化树脂 )。
     一般木质的杆身多半不能换 blade,也就是说不管 blade是配什么材质,磨到一定程度就得整支换新。 而铝杆和碳纤杆则多能换blade,磨耗后可选择喜欢的材质来更换。但是铝杆和碳纤杆的价钱并不便宜,而换好一点的 blade,价钱也和买一支全新的木杆和差不多。 杆身越硬击出去的球越快,但须要强有力的臂膀,适合专业球员使用。
     一般由轮滑球选手击出去的球,球速可达100 mile / hour,有经验的球员在做「slapshot」时,会打在球后的地面上,再加上身体下压的力量,使球杆变弯。这个动作叫「load」,利用球杆弹直的力量,再加上自已的力量击出高速的球。
     但球杆越硬,则要用越大的力量来压弯,所以也就更难。铝杆属硬杆,强化树脂杆则依其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式,而有不同的弹性及硬度,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球杆的材质非常的重要,影响控球和球速,就如网球拍穿线的磅数一般。
     而在地面适合用木质的杆面 ( blade),但一般轮刀轮滑球则用玻璃纤维或强化树脂的杆面,有的则是木质外包一层树脂加强,或是相反,较纯木质为耐磨。一般磨石子或是平滑的场地用木质的blade 还好, 但是如果是水泥地则最好是用全树脂的,如果更狠一点在柏油路上玩,那用什么杆面都没什差,反正都磨耗都很惊人 !!
     杆身 ( shaft ) 与杆面 ( blade ) 的交角称做 –「lie」,lie 的角度越小越好控球 ( 球距身体较近 ), lie 越大控球的范围就越大。理论上应该是由身高,杆长和习惯来挑选,但是国内的商家还没那么专业, 所以也就没什么选择了。
     球杆的长度依每个人的身高而定,原则是穿上溜冰鞋后将球杆竖直在身前,杆尾在下巴与鼻尖之间最理想, 太长可自行锯短。后卫可以长一点,防守范围较大,前锋则可短一点,运球、射门较为灵活, 可依个人喜好而定。 球杆可以在杆面和杆尾缠上 ( taping ) 专用的布胶 ( hockey tape ),但是一般医疗用的布胶用起来也差不多, 而且更耐用。缠在杆尾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磨擦力,戴手套握球杆是很滑的,而且杆尾缠上厚厚一团, 球杆掉在地上也比较好拿起来。
     至于缠在杆面的用处有三:可以增加磨擦力来控球,可以做缓冲,可以增加杆面的强度。 球杆有左右杆之分,持右杆的人持杆姿势为左手在上握住杆尾 ( butt – end ),右手握在左手下方一个前臂的距离。 ( slap shot 时握在杆身 1 / 2 处或更低 )。 杆面此时是向左的,因此将球击向左边称「正手击球」( forehand shot ),击向右边称「反手击球」( backhand shot)。
     握杆的手要轻,保持灵活,左手以转动球杆来控制杆面的倾斜度,以前后移动控制球与身体的距离 (此时右手不必跟着前后移动,让杆子在手心滑动,像打撞球那样 ),右手则是负责控制杆子左右的移动。尽量将触觉延伸到球杆,达到手、杆一体的境界,如此才能做到所谓的「soft – hand」( 以生鸡蛋当球,传球接球都不能弄破),也只有这样,带球的时后才可以不必分心去看球。
     持左手杆的人反之。控球技巧纯熟时,球棍不会击在地上啪啪做响,可以依此做为评估的依据。 要选择拿左杆还是右杆,有人是由左右撇子来决定,也就是右撇子拿右杆,左撇子拿左杆,这样惯用手是握在杆身中央,击球会较为有力。依习惯来选就好了,看怎样拿得顺手就怎样拿,但是有人说这样会导致右撇子喜欢拿左杆,因为右手持杆尾较好单手运球。其实还有人刻意去练左杆,因为打左杆的少,而且一队之中最好左右杆人数差不多,这样左右锋线才分配得平均。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怎么样的球杆。其实国内能选择的实在是不多,而且价格又偏贵。国外的轮滑球专卖店,常常是一面墙排过去,满满的都是各式各样的球杆,而且国内一、二千元的杆子,国外则只要美金二、三十元左右。
     选杆子以耐用来考量的话,尽量选 blade是玻璃纤维或强化树脂的,有的杆面全木质的很轻很好拿,但是很不耐用,打一打木质不只是磨耗,还会一片片剥落下来。
     杆身我们则是比较喜欢木质,比较有弹性,打起来不像铝杆一样会震得手臂发麻。
     至于碳纤杆则价钱偏高,打起来和木杆差不多,木杆较重、较扎实的感觉。 而 blade的弧度不同,打起来的感觉也有所差异,球杆可以多多向人借来尝试,再找出自己最合适的球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