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目前速度轮滑的训练,其中超负荷训练的内容占了绝对的比例,200米跑道从200圈到400圈,体力体能提高虽然很快,但是一旦在国际比赛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很快就落败下来。在我看来,这是过分强调体力体能训练,而对绝对速度的追求不够和提高绝对速度的训练方法不合理的结果。
其实对于比较初中级的训练,高负荷是十分有用的,通过一阶段的训练,运动员的速度会有明显提高。但是到一定的程度就很难再提高了,抛去体力体能的原因,就是技术方面的原因了。
看大陆以外的轮滑运动员,训练中18-19秒一圈可以跑几十圈,再一努力加速就可以进入18秒以内,并且好像还挺轻松。可是国内不少健将级(老标准)的运动员,从来就没有进过18秒。这一差距充分表明了,我们在科学训练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最近详细观看了苏州2005世界锦标赛的录像,国内运动员在比赛中,高速滑行时,技术动作变形,为了维持稳定和平衡经常出现骑着重心滑行的情况。而同等情况下,韩国队、台湾队重心移动的充分、明显,技术动作没有变形,体重利用得很充分,高速滑行时的控制能力远远优于我们。
我见过的训练,有为了增加负荷,腿上绑沙袋的、使用劣质轴承的,其实我认为此类方法虽然增加了负荷,对体能的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的提高有帮助,但是对于肌肉的收缩速度的提高帮助不大。由于忽略了竞技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点—速度,绝对速度的提高,而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使用训练轴承(甚至劣质轴承),人为降低速度,好比F1赛事,用马力小的车去训练,以为换大马力就OK了一样可笑。诸不知,高速运动下一切发生了改变,感觉、风阻、稳定性、支撑能力等,你根本不能控制,其可操控性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换了轴承是可以滑快,但是当你的速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技术动作、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步频、步幅、蹬伸速度不能支持这样的高速时,还有可能再快吗?心理恐惧、伴随稳定性的急剧降低,你不可能再加速,连维持速度已经成为不可能。只有通过高速下的特殊训练才有可能:
1、 逐渐克服高速时的恐惧心理
2、 掌握高速下的蹬地、发力特点
3、 提高高速下的平衡能力、稳定性
4、 学会高速下再加速技术
5、 适应高速下的视觉和其他感官的感受
6、 适应高速下的风阻,逐渐提高克服的能力
有文章指出“尽管超量负荷和基础训练对运动员依然非常重要,但低量负荷对取得优异的成绩有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任何训练来说,根本不存在简单的成功秘诀,运动员获得成功的途径多种多样。不过,最近几年来,一些被人们长期以来确信不疑的观念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观点是在赛前减量之前,一定要用超大的负荷使运动员达到接近”崩溃”的边缘,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如果你能在训练中滑得很快,那么在比赛中就也可能取得好成绩,即使在比赛非常疲劳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另外,合理的赛前减量有可能使运动员创造出更高的运动成绩。而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比赛的热情、渴望和坚定的信念。
下面论述的一些训练观念供大家参考。
在训练中重视长期的系统训练 、超负荷和低负荷相结合的原则。
速度类项目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从原来传统的”超量负荷训练”转变为目的清晰的结合一些”低量负荷训练”,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让我们先来讨论以下”超量负荷”和”低量负荷”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超量负荷”的理解是,不管是否考虑力量、耐力、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等因素,只有当所涉及到的系统被刺激时,即当负荷超过练习者所习惯的负荷时,机能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因此而过分地依赖某些超负荷训练的后效果作用。
大多数人都认为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练得更多、更苦、更累。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对一个弹簧压迫得越厉害,当释放时反弹得就越厉害。
然而事实证明,上面的想法过于简单化了。有时候我们可以练得太多,以至于超过了弹簧所能承受的极限,知道吗?弹簧从弹性形变到了塑性形变,根本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状态。
最近几年来,许多教练员在训练计划中加入了许多低量负荷的内容,即以很快的速度,如比赛速度,甚至超过比赛速度进行练习,从而增加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和真正的价值。其中轮滑可以采取牵引、下坡、顺风、跟风、轮滑机等等手段。
许许多多优秀的教练员已经认识到,虽然超量负荷和基础训练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低量负荷对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可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怎样进行超量负荷训练?
首先根据轮滑的特点,提高阻力加大运动质量以及增加滑行距离(要求速度)即可达到目的
1、增加空气、场地(高负荷场地)和摩擦阻力(轴承、轮子)的数值
2、增加运动质量
a、纯运动质量
腰部增加沙袋、沙背心等基本不影响关节活动之起负重作用的物体。
b、其它
小腿部沙袋,除增加质量外,对腿部肌肉也增加负荷。
3、牵引别人滑行
4、长距离(变速、较高等速)
5、进行控制呼吸次数或缺氧练习
6、做各种各样的陆上力量练习
总而言之,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增大练习的难度。
低负荷训练手段的介绍:
1、变换训练(缩短)距离。
2、延长间歇时间,提高滑行速度。
3、变换练习方式,使心理和生理负荷减轻。
4、采用一些助力装置,顺势牵引,使运动员达到更快的速度。
5、进行跟随滑训练,就像在自行车训练中的那样,一个紧跟一个,利用尾流加快速度。每次重复换一个领头人,循环领头。
6、用一切办法减低空气阻力,训练时穿比赛用服装,适应比赛装,并提高训练中的滑速。
7、用多种方法将一段距离分解开来进行练习。(发展核心力量和速度)。
8、长距离下坡滑(依赖场地),顺风滑(依赖天气)
总而言之,采用各种方法滑得更高效、更快、技术更合理、恢复得更快。
在实践中超量负荷和低量负荷在完整的训练计划中都很重要,不可偏颇,否则就难以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目前许多的教练员已经认识到了低量负荷对速度项目的重要性,而且正在将这二者更有效地结合起来。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求新求变,勇于打破固有的训练模式,创造出许多新的训练方法。
经过实践,在短距离与速度有关的项目的训练中发生了较大了变革,主要表现在低量负荷训练的应用方面,它使得运动员可以更加频繁地进行比赛速度或接近比赛速度的训练,而不会发生过度疲劳。
然而据我看来,以各种姿态表现出来的低量负荷训练其实可以,而且应该被更广泛地应用于较长距离项目的训练中。虽然各种距离项目的运动员都应该重视基础训练,但我认为我们过于被传统的长距离基础训练观念束缚住了,特别当运动员训练比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要想在比赛中滑得快,首先一定要在训练中滑得快。为了在比赛中表现出很快的速度,必须在训练中经常保持比赛速度的训练。
为了更多地适应比赛速度,运动员在训练中应更频繁地采用比赛速度进行练习,而且应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即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达到或保持)。对于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来说,该速度下的心率应该在160-170次/分(由于每人的无氧阈不同,不同年龄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个范围可能会有所变化)。那么在比赛的后程冲刺中,运动员可达到接近极限心率。
为达到上述轻松完成比赛速度的目的,应加适当的、合理的加大低量负荷训练的比例。运动员应经常预演他们希望在比赛中达到的速度,使机体和滑行技术不断适应高速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通过采用低量负荷使训练变得容易,我们真正的用意是使运动员学会在较低的心率水平滑出更快的速度。也就是说,在比赛进行到接近结束事时,谁的心率最低,谁就最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许多短距离运动员已经明白,或者正在明白一个道理,即他们在每周都应有多次训练中达到理想的比赛速度。相反,多数长距离运动员每天则继续进行大量的基础训练。目前的速度轮滑在我国,往往一个运动员要参加不同距离项目的比赛,但是轮滑运动员训练中对各种距离项目都需要的速度能力训练却不够重视,而这种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低量负荷训练。
不管是什么比赛,限制运动员持续提高成绩的最大问题就是绝对速度。也就是前面指出的,国内不少健将(老标准)的运动员,从来就没有进过18秒。这一差距充分表明了,我们在科学训练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耐力强,并不代表速度就一定快。如果你在短距离项目中不能达到很快的速度,长距离的成绩一定也会受到限制。
大量的超量负荷训练,或过分强调超量负荷训练的结果是造成运动员厌烦训练。
而强调速度的训练,在训练中高速滑进给人的感觉是兴奋的,鼓舞人心的,有趣的,同时是困难的,但绝对不会是令人厌恶的。这也是低量负荷训练的魅力所在,低负荷训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以此方法克服“速度障碍”。
超量负荷和低量负荷训练都各有不同的训练目的,各有其相应的作用。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更好的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最佳的训练效果。而这正是教练员训练所真正需要的艺术。